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方士非常盛行

    就这一问题,首先我们要站在历史的立场去认识、去对待。而不能用狭隘的目光,更不能用主观臆断的评判历史上所符合时代产生的事物。
一、春秋战国,是在夏、商、周乃至更早的历史,文化基础上继承、发展而来的。他们依旧沿袭了古代先民的天神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以及在万物有灵的观念上,更进一步的认为,天上不但有神仙,而且可以通过修炼(或服食药物)自己也能成仙。特别是帝王、诸侯,更梦想自己成为世代永存的“神仙皇帝”,以期永享人间的荣华和富贵。因而他们迫切需要有一种力量,可以帮他们实现这一梦想,于是,方士就成了他们希望、理想的寄托者。
二、在春秋战国时期,先民们对很多事物还没有接触过,更谈不上研究和相关的理论。如:山岳之间和海洋之上出现的一些使他们感到惊讶和不解的云雾幻景,深渊奇洞、海市蜃楼,以及狂风的鸣叫、高山的回响,水中的庞然大物、大海的咆哮和愤怒。这些都使他们感到迷惑和不解,甚至认为还有另外世界的存在。在这样的背景下,方士就起到了常人不可替代的作用。或深山采药,或泡制、或冶炼、或海洋探险、或神山寻踪;采取静功抱元守一者,也有以动功导引炼形者。凡此不等,皆为追求神仙大道。因而深得帝王将相的青睐和宠信,也因此,历史使方士大兴于世。
三、方士的产生和发展,是历史赋予的一种神秘而神圣的文化。他们对当时(春秋战国)及后世(秦皇汉武直至盛唐)的历史、政治、文化、科技、中医药学、古化学、冶炼学、天文学、养生学、神学、艺术等各方面,可以说影响非常深远。(这在其它篇章中将分别论述)。
方士深山采药,或通过矿物质的冶炼,虽然没有炼出使皇帝吃了就成“神仙”的丹药,但他们的这一举措却推动了我国古科技的产生和医药学的发展。应该说,他们的这一种精神是非常积极的、现实的,具有科学意义的。
这正如英国皇家学者,《中国科学技术史》作者,李约瑟先生说的“道家思想一开始就有长生不死的概念,而世界上其他国家没有这方面的例子。这种不死的思想,对于科学具有难以估计的重要性。”又“道家有一套复杂而微妙的概念,它是后来产生的中国一切科学技术思想的基础。”
也如中国社科院胡孚琛教授所说的“道家文化是拯救世界的文化,是改变地球船航向的文化,是生生不息的文化,是海纳百川的文化,是弃旧创新的文化,是开拓创新的文化,是积极进取的文化,是无往而不胜的文化,是走向未来大同世界的文化。
四、春秋战国时期,天神信仰和宗祖祭祀之风非常盛行。这一时期在古“巫祝”的基础上,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宗教家,即“方士”又称“神仙家”。他们较之“巫祝”则更规范,同时也产生了更为系统的神仙理论,为当时及后世的秦汉“黄老”道家思想,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
春秋战国,在道教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从信仰、到理论、到实践的转型期。即上古时的“巫祝”完全是信仰型的、服务型的,而到战国时期的方士们则把这一信仰、理论,变为付诸行动的实践内容。
方士们认为通过修炼,或服食药物,亦或积德累功,自己(泛指常人)也能成神成仙。这就是所谓的“修道成仙”,“功德成神”的起源。
这一时期,在社会上非常活跃,及对后世产生深刻影响的方士主要有:苌弘,邹衍、徐福等。
1、苌弘,周灵王时期的方士(约公元前571-545年),是史籍记载最早的方士之一。据《史记•封禅书》说:“是时苌弘以方事(即以方士之术)周灵王,诸侯莫朝周(指周弱而诸侯强,心存不服),周力少(指国虚君弱),苌弘乃明鬼神事(指告诫诸侯,并以天神惩罚报应之道,晓之以理),设射貍首(指射杀狐狸,亦说黄鼠狼),首者(指狐狸的头部,暗喻带头的人),诸侯之不来者(指内心不服,有叛逆行为)。
根据这一史料表明,苌弘不但通晓方术,而且还是周灵王身边的重臣、谋臣。当他看到诸侯不服,并有叛逆行为之时,他用“善恶报应”之说,并以“杀狸儆侯”的方法来威慑诸侯。
这就是道教历来高标“忠国孝亲”的由来。也是俗称“杀鸡给猴看”的最早典故。
2、邹衍,战国末,宣王时(公元前356-301年)著名的方士、阴阳家。
阴阳五行之说最早见于《书经•洪范篇》它的宗旨在于论述宇宙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构成。
阴阳家邹衍将五行之说进行了历史性改造,进而提出了“天人感应”和“天道循环”的理论,并由此创立了“五德终始”之说。他认为五行之间是相生而又相克的。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反,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又克水。
根据这种相生相克及天道循环理论,认为人类的历史,包括王朝的更替,万物的盛衰等等,都是按照这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无限循环的。
“五德终始”之说,对后世的“炼丹术、中医学、养生学、命理学、地理风水、建筑布局等各方面,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3、徐福,又名徐市,公元前255年,战国末著名方士。其幼年习读儒书,后拜鬼谷子,即“王禅老祖”为师,研习阴阳五行之术,之后修真炼丹、行医布道。
据《史记•封禅书》说:“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为求长生不死之药,曾派徐福率三千童男童女入海求神山,一去不返”的记载。
那么,徐福率三千童男童女入海求神山,一去不返。他到哪里去了呢?原来,徐福入海求神山,求仙药未得,害怕秦始皇迁怒,故在海上飘流数日后,又率队经庙岛群岛,横渡渤海至辽东半岛,然后沿半岛东南近海至朝鲜半岛,再折南而行,横渡朝鲜海峡,到达日本的本州和歌山。徐福及其船队抵达北九州的大岛后,进入濑户内海,远达纪伊半岛。从此,他们开始了汉文化的首次传播。
徐福抵达日本后,将秦国高度发展的造船技术和政治制度、文化艺术、生活方式以及冶炼、农耕、医学、文字、货币、宗教、养生、建筑、服饰、瓷器和当时世界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加以应用和传播。使日本在“绳纹”时代即发生了巨大变化。
历代日本人民把徐福尊为“丰收神”、“纺织神”和“医药神”加以供奉和祭祀。现在,坐落在日本九州岛上的徐福纪念碑,徐福墓和徐福祠,一直是当地人民和游人瞻仰和朝拜的圣地。
徐福是历史上第一位开启了中日人民友谊、文化交往的先河。他是一位杰出的探险家、航海家、宗教家、科学家,传播汉文化的先驱者。
八字预测、六爻占卜、奇门遁甲、风水策划、预测分析、情感挽回、情感预测、情感咨询、和合风水、催婚姻风水、斩桃花风水、回心转意和合风水、七日和合风水、和合文化易学风水团队
了解一下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