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太公的军事谋略思想(下)

  四、抓住战机,智勇者胜
  战争是敌我双方的智慧、勇力之争。两军相向,要想消灭、战胜敌人,保存、壮大自己,就要与敌人进行智力和勇力的竞赛,并胜过敌人。愚蠢的武夫不行,胆怯的懦夫也不行,只有智勇双全者,才是战争的胜利者。

  姜太公深知“战争攻伐”之道、之理。并作了精辟的论述。他说:“善战者,不待张军;善除患者,理于未生;善胜敌者,胜于无形;上战,无与战。故争胜于白刃之前者,非良将也;设备于已失之后者,非上圣也;智与众同,非国师也;技与众同,非国工也。事莫大于必克,用莫大于玄默,动莫神于不意,谋莫善于不失。夫先胜者,先见弱于敌,而后战者也,故事半而功倍焉。……善战者,居之不扰,见胜则起,不胜则止。故曰:无恐惧,无犹豫。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三军之灾,莫过狐疑。善战者,见利不失,遇时不疑。失利后时,反受其殃。故智者从之而不失,巧者一决而不犹豫。是以疾雷不及掩耳,迅电不及瞑目。赴之若惊,用之若狂,当之者破,近之者亡,孰能御之?”(《六韬•龙韬•军势》)这是说,善于指挥用兵作战的人,不用展开军队就能取得胜利,能够在不知不觉的无形之中取得胜利。最高明的智者不用战斗就能使敌人屈服。经过与敌人白刃相杀殊死搏斗而取得胜利的不是良将,战败之后而补救过失的不是智者,智慧与众人相同的人不是国师,技艺与众人相同的不是国工。军事行动最重要的是攻必克,用兵作战最重要的是保守机密,攻击敌人最重要的是出其不意,谋敌制胜最重要的是计不失误。这样就可以未战而先胜,收到事半功倍之利。

  姜太公进一步指出,善于指挥用兵作战的人,还能够做到,按兵不动,等待战机,不受干扰,伺机而动,看到取胜的时机,就要抓住战机,毫不犹豫,无所畏惧,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如疾风闪电,惊马奔驰,所向披靡,打击敌人,战胜敌人,这才是机智的指挥者。如果犹豫不决,害怕狐疑,就会误失战机,招致失败。所以聪明的指挥者就要抓住战机而不放过,机智的指挥者一旦决计就毫不犹豫,这样才能无往而不胜。

  姜太公肯定用兵之道在于集中统一,兵胜之术在于密察敌情,抓住战机,击其不意,取胜之道关键在于把握战机,利用态势。因此,要把握战机,运用机势,夺取胜利。姜太公说:“凡兵之道,莫过于一。一者能独往独来。黄帝曰:‘一者阶于道,几于神。’用之在于机,显之在于势,成之在于君。”“兵胜之术,密察敌人之机,而速成其利,复疾击其不意。”(《六韬•文韬•兵道》)“兵道”就是用兵之道,即用兵打仗、克敌制胜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方法。在这篇《兵道》的问对中,姜太公针对周武王之问,具体阐明了“用兵之道”,“兵胜之术”的内容、要旨,强调统一指挥,存亡转化,示形用机,乘势出击对战争胜利的重要作用。如此用兵,变化多端,神妙莫测,无往不胜,这才是智者之胜。

  姜太公不仅重视“用兵之道”,而且强调“用兵之要”。他在回答武王的“用兵之要”之问时,列举了“十四变”,即十四种打击敌人的有利战机,使我必胜,致敌必败。这就是:“太公曰:敌人新集可击,人马未食可击,天时不顺可击,地形未得可击,奔走可击,不戒可击,疲劳可击,将离士卒可击,涉长路可击,济水可击,无暇可击,阻难狭路可击,乱行可击,心怖可击。”(《六韬•犬韬•武锋》)这十四可击的情况,是在审察、密察、明察敌人行动变化的基础上,从其变化中见其可击之情、之时、之机,以使“敌人必败”。因为战场形势千变万化,有利战机转瞬即逝,所以捕捉、把握战机,适时、乘机打击敌人,是取得胜利的关键。姜太公深明此理,深通此术,并在战争实践中加以运用,牧野大战的胜利,就是明证。

  姜太公明确地认识到,要战胜敌人,既要斗智、智胜,又要斗勇、武胜。该出击时就出击,所以要讲究“必胜之道”。因为他深知“勇斗则生,不勇则死”的道理。所以说:“必出之道,器械为宝,勇斗为首。审知敌人空虚之地,无人之处,可以必出。……勇力、飞足、冒将之士居前,平垒为军开道,材士强弩为伏兵居后,弱卒车骑居中。……审候敌人追我,伏兵疾击其后,多其火鼓,若从地出,若从天下,三军勇斗,莫我能御。……明告吏士,勇斗则生,不勇则死。……如此,则吾三军皆精锐勇斗,莫我能止。”(《六韬•虎韬•必出》)这说的是夜间深入敌国境内,突破敌人四面包围时,要在审知敌人空虚等各种不同的情况下,采取不同的战法,奋勇战斗,勇敢杀敌,使敌人不能阻挡我军的突围。因此,必须“勇斗”。只有如此,方可胜利、得生。否则,失败、必死。

  姜太公所提倡的“勇力”、“勇斗”之“勇”,是审知敌人,了解自己,巧妙指挥的智者之勇,不是鲁莽、草率之勇。这勇如神兵天降、地出,使敌不知所措、所战。这种勇,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非智者不能为,是智勇双全之勇,故能攻取战胜。

  五、以少击众,以弱胜强
  战争中,敌我双方实力相抗,一般说来,多者胜,少者败;强者胜,弱者败;势均力敌时,智勇者胜,愚蠢者败。但这不是金科玉律的常规,亦不是不可改变的公式。事情往往不是这样,历代战争中,以弱胜强,以少胜多者,史不绝书,举不胜举。姜太公极为注意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略战术,并为后世兵家提供了思想智慧和胜敌之术。

  姜太公论兵用兵,在战略上深谋用兵之道的同时,在战术上也重视兵胜之术,所以他十分注意运用战法的问题,而对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术,尤有精论。

  姜太公指出,敌我双方交战之前,就要“先知敌人之强弱,预见胜负之征”,而“胜负之征,精神先见。”(《六韬•龙韬•兵征》)就是说,通过观察、研究敌人的精神活动和行动上的表现,来审知、分析敌人的强弱、胜负的征兆,针对敌人的征兆,采取相应的战术,做好强弱的转化工作,便能以弱胜强,以少胜多。

  姜太公认为,应当根据森林、山地、江河、险阻等不同地形、地物,采取不同的战术、战法,抗击敌人,达到以少击众,以弱胜强,消灭敌人,保存自己,取得胜利的目的。在《六韬》中的《林战》、《突战》、《敌强》、《敌武》、《鸟云山兵》、《鸟云泽兵》、《少众》、《分险》等篇中,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分别论述了在不同的作战环境下所应采取的不同战法,旨在说明以少击众,以弱击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法。从下面周武王与姜太公的问对中,就可以看出姜太公有关思想的主旨。“武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与敌人冲军相当,敌众我寡,敌强我弱。敌人夜来,或攻吾左,或攻吾右,三军震动。吾欲以战则胜,以守则固,为之奈何,‘太公曰:‘如此者,谓之震寇。利出以战,不可以守。选吾材士强弩,车骑为之左右,疾击其前,急攻其后,或击其表,或击其里,其卒必乱,其将必骇。’”(《六韬•豹韬•敌强》)“武王问太公曰:‘吾欲以少击众,以弱击强,为之奈何?’太公曰:‘以少击众者,必以日之暮,伏于深草,要之隘路;以弱击强者,必得大国之与,邻国之助。’”(《六韬•豹韬•少众》)对待比我强大之敌,要想“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就必须采取灵活多变的战术、战法,利用各种条件,有效地打击敌人,不可强攻,不能死守,攻守适宜,有利则战。同时要争取大国、邻国的帮助、支援,这样就可以做到以少击众而胜众,以弱击强而胜强,从而达到消灭敌人,保存自己的目的。姜太公的这些战术、战法,蕴涵着深刻的辩证法思想和光辉的智者灼见,故为后世兵家所继承和发展。

  六、施行诡诈,以奇制胜
  战争是敌我双方活的实力对抗、较量。由于战争所独具的特殊性,即对抗性、诡诈性、多端性、多变性、无常性,所以交战双方常常以诈用兵,制造假象,欺骗对方,诱敌上当,取得胜利。这便增加了军事认识的复杂性、曲折性、多面性。这就要求战争的指挥者,既需要以人们的正常的认识秩序、规律去认识、决策、指挥战争,又需要人们以超常乃至于反常的认识能力去认识、思考、驾驭战争,更需要透过敌人活动的现象,敌人制造的假像识破敌人的意图,并设计、制造假像欺骗、迷惑敌人,诱敌上当,中我圈套,为我所败,这便是兵的诡诈性所在。

  中国历代兵书战策、兵家兵略。都强调“兵以诈立”,“兵者诡道”,“兵不厌诈”,“出奇制胜”等,究其实,都渊源于、发端于姜太公的军事谋略、韬略、战术思想。

  姜太公认为,用兵之法,三军之众,兵卒之动,必有奇正、分合之变。要想克敌制胜,而不被敌所制所胜,就要施奇谋,用奇计,以奇胜。而奇谋、奇计、奇胜,来源于人的无穷智慧,有了高超的智慧,运用奇谋、奇计,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奇胜。姜太公说:“势因于敌家之动,变生于两陈之间,奇正发于无穷之源。故至事不语,用兵不言。且事之至者,其言不足听也;兵之用者,其状不足见也。倏而往,忽而来,能独专而不制者,兵也。夫兵,闻则议,见则图,知则困,辨则危。故善战者,不待张军;善除患者,理于未生;善胜敌者,胜于无形;上战,无与战。……事莫大于必克,用莫大于玄默,动莫神于不意,谋莫善于不失。夫先胜者,先见弱于敌,而后战者也,故事半而功倍焉。”(《六韬•龙韬•军势》)战争的态势随着敌人行动的变化而变化,两军对垒,彼此较量,运用奇正的战术、战法,来源于指挥者的智慧、谋略,智慧、谋略无穷,奇正的战术、战法也随之无穷了。为此,必须保守军事机密,做到我知敌,而敌不知我,并施用诡计、奇计,出奇不意,攻其不备,示弱骗敌,变化无常,出奇制胜。

  姜太公在《六韬•龙韬•奇兵》篇中,专门论述了出奇制胜的战略、战术问题,并在《六韬》的其它有关篇章中,从各个方面具体论述了施诡计,用奇谋,出奇兵,欺迷敌,以胜敌的战略、战术。具体说来,有如下诸端。

  第一、制造假像,声东击西。这就是“外乱而内整,示饥而实饱,内精而外钝。一合一离,一聚一散,阴其谋,密其机,高其垒,伏其锐士,寂若无声,敌不知我所备,欲其西,袭其东。”(《六韬•文韬•兵道》)制造种种假象,隐蔽真实意图,欺骗敌人,迷惑敌人,引诱敌人,欲其西,袭其东,这是用兵之道中诡诈胜敌之一法。

  第二、击其不意,攻其不备。这就是“兵胜之术,密察敌人之机,而速乘其利,复疾击其不意。”(《六韬•文韬•兵道》)“武王问太公曰:‘吾与敌人临境相距,彼可以来,我可以往,阵皆坚固,莫敢先举。我欲往而袭之,彼亦可来,为之奈何?’太公曰:‘分兵三处,令我前军,深沟增垒而无出,列旌旗,击鼙鼓,完为守备;令我后军,多积粮食,无使敌人知我意。发我锐士潜袭其中,击其不意,攻其无备,敌人不知我情,则止不来矣。’武王曰:‘敌人知我之情,通我之谋,动而得我事,其锐士伏于深草,要隘路,击我便处,为之奈何?’太公曰:‘令我前军,日出挑战,以劳其意;令我老弱,曳柴扬尘,鼓呼而往来,或出其左,或出其右,去敌无过百步,其将必劳,其卒必骇。如此,则敌人不敢来。吾往者不止,或袭其内,或击其外,三军疾战,敌人必败。’”(《六韬•虎韬•临境》)战胜敌人的办法是:密察敌人的各种情况,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战法,击其不意,攻其无备,或出其左,或出其右,往来不止,不断挑战,时时骚扰,或袭其内,或击其外,使敌人不知所措,不知所守,不知所攻,不知所备,我军击之,敌人必败。

  第三、作好准备,疾战突战。这就是:“武王曰:‘敌人分为三四,或战而侵掠我地,或止而收我牛马,其大军未尽至,而使寇薄我城下,致吾三军恐惧,为之奈何?’太公曰:‘谨候敌人未尽至,则设备而待之。去城四里而为垒,金鼓旌旗皆列而张,别队为伏兵。令我垒上多积强弩,百步一突门,门有行马,车骑居外,勇力锐士隐伏而处。敌人若至,使我轻卒合战而佯走,令我城上立旌旗,击鼙鼓,完为守备。敌人以我为守城,必薄我城下,发吾伏兵,以冲其内,或击其外。三军疾战,或击其前,或击其后,勇者不得斗,轻者不及走,名曰突战。敌人虽众,其将必走。’”(《六韬•豹韬•突战》)这是说,对待大军压境,兵临城下,突然侵略的敌人,要乘其全军未到之机,作好战争准备,各类兵卒进入战斗状态。当敌军来临时,使我轻装部队与敌交战而佯装败退而走,引诱敌人,令我守城部队采取各种办法作好准备,使敌人误以为我主力守城,而迫近城下,这时我突然出动伏兵,袭击敌人,发动疾战,击其内外。同时,急令三军,疾击其前后、左右,使敌将惊骇,敌卒大乱,勇者不得斗,轻者不及走,敌人虽众,必然败逃,这就是“三军疾战,敌人必败”的战法。

  第四、妄张诈诱,荧惑敌将。兵为诡道,兵以诈立,战阵之间,不厌诈伪。面对强大的敌人,狡猾的敌将,不能与其死打硬拼,而要虚张声势,诈骗敌人,扰乱敌人,令其上当,误失战机,我则适时出击,制敌取胜。姜太公说:“妄张诈诱,以荧惑其将;迂其道,令过深草;远其路,令会日暮。前行未渡水,后行未及舍,发我伏兵,疾击其左右,车骑扰乱其前后。敌人虽众,其将可走。”(《六韬•豹韬•少众》)运用虚张声势,引诱诈骗敌人的手段,迷惑敌军的将帅,诱使敌人迂回绕道,令其必定经过深草地带;引诱敌人误行远路,延误时间,令其日暮之时与我会战。乘敌人前行部队未及过河,后续部队未及宿营,发动我伏兵,迅速打击敌人的左右,命令车骑扰乱敌人的前后,这样妄张诈诱,欺骗敌将,就可以做到以少胜多。

  第五,施行诈术,瓦解敌军。姜太公指出,为了有效地欺骗敌人,瓦解敌军,就要在军队的组织建制中,设立专人司行诡诈之术。如《六韬•龙韬•王翼》篇,在论述军队统帅部的组织和职能时,就明确规定设“伏鼓旗三人,主伏鼓旗,明耳目,诡符节,谬号令,暗忽往来,出入若神。”设专人主管军中的旗鼓,统一视听的信号;制造假符节,发布假号令,暗中忽来忽往,神出鬼没,使敌人摸不着头脑,我则出神入化。设“权士三人,主行奇谲,设殊异,非人所识,行无穷之变。”设权士三人,专管施行奇行奇谋诡诈,安排奇技异术,不使敌人识破我的作战意图,进行无穷的变化,骗敌、败敌。设“术士二人,主为谲诈,依托鬼神,以惑众心。”设术士二人,专管施用诡诈,假托鬼神之计,装神弄鬼,迷惑敌人军心,瓦解敌军斗志。如此等等,于中可见,姜太公不仅在理论上强调施行奇谲诈术欺骗敌人,而且在军队指挥部的编制上设立各种人士专施诡诈之术,迷惑敌人,从而达到诈敌而胜敌的目的。于中可见其军事谋略的高超智慧。

  第六、运用奇兵,出奇制胜。姜太公在注重诡诈胜敌的同时,亦强调用奇兵以出奇制胜的策略、战术。他在《六韬•龙韬•奇兵》篇中,提出了二十六种运用奇兵的方法。这就是:“夫两陈之间,出甲陈兵,纵卒乱行者,所以为变也;深草蓊翳者,所以逃盾也;溪谷险阻者,所以止车御骑也;隘塞山林者,所以少击众也;坳泽窈冥者,所以匿其形也;清明无隐者,所以战勇力也;疾如流矢如发机者,所以破精微也;诡伏设奇,远张诳诱者,所以破军擒将也;四分五裂者,所以击圆破方也;因其惊骇者,所以一击十也;因其劳倦暮舍者,所以十击百也;奇伎者,所以越水深、渡江河也;强弩长兵者,所以逾水战也;长关远候,暴疾谬遁者,所以降城服邑也;鼓行喧嚣者,所以行奇谋也;大风甚雨者,所以搏前擒后也;伪称敌使者,所以绝粮道也;谬号令与敌同服者,所以备走北也;战必以义者,所以励众胜敌也;尊爵重赏者,所以劝用命也;严刑重罚者,所以进罢怠也;一喜一怒,一与一夺,一文一武,一徐一疾者,所以调和三军,制一臣下也;处高敞者,所以警守也;保阻险者,所以为固也;山林茂秽者,所以默往来也;深沟高垒,粮多者,所以持久也。”运用这二十六种“奇兵”之法,灵活机动,随机应变,造成神奇莫测,变化无穷的有利形势,歼灭敌人,取得胜利。这就是“用兵之道”“皆由神势”之义。反之,“不知战攻之策,不可以语敌;不能分移,不可以语奇;不知治乱,不可以语变。”(《六韬•龙韬•奇兵》)姜太公的出奇制胜的用兵之道,胜敌之策,充满着智谋,实在高明。

  姜太公的军事谋略思想还包括选择良将,举贤用人;教兵习战,立威天下;兵农合一,富国强兵;赏罚分明,令行禁止等治军强兵的内容,于中亦可见其深邃而独到之处和高超智谋。因篇幅所限,故在此不作论述。

  姜太公作为周朝军师,齐国始祖,武圣之首,其军事韬略、战争谋略、战法战术、军队建设、战争准备等思想的高明、精辟、可贵之处,就在于他的全面性、创造性、开拓性、奠基性。他不是单纯的就军事论军事,就军事谋略论军事谋略,而是从哲人智慧的高度,以聪明政治家的眼光,将政治与军事、治国方略与军事谋略紧密地联系起来,融为一体加以论述。这就使他的军事谋略颇具整体性、深刻性、精辟性、合理性,因而为历代的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所推崇,从中吸取思想智谋,所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六韬》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军事著作,在宋代被列为《武经七书》之一,作为武学教本,成为武将们必读的兵书。二千多年以来,《六韬》与其它《武经》一样,从秦至现代,不断有人注释、校勘、讲解、阐扬,挖掘其思想宏旨奥义,吸取其思想精华,经久不衰,至今愈盛,充分展现了其光辉的思想价值和不朽的生命活力。我们应当珍惜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使之在新时代再造辉煌。
八字预测、六爻占卜、奇门遁甲、风水策划、预测分析、情感挽回、情感预测、情感咨询、和合风水、催婚姻风水、斩桃花风水、回心转意和合风水、七日和合风水、和合文化易学风水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