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评论

  胡鱼问弟子:"我让你们研究中西兵法著作,有心得吗?"

  黄白答:"我遍检兵书,开始时头昏脑胀,一片模糊,后来慢慢地清晰起来,有了线索。"

  洋弟子菲耳士答:"我读了不少西方著作,其大略与中国的一致。"

  胡鱼:"只有深入了解各自的民族性、战争的特点,才能看出区别,有所收获。"

  司马义说:"关于用兵的政治经济背景,中国人受孔孟之道的影响,强调得民心、得人,西方人强调正义、经济实力、综合国力。譬如,曾国藩曰:凡觇军事之胜败,先视民心之从违。周恩来说:不怕战争失利,最怕战争失了人心。毛泽东说:力量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

  敖放说:"司马穰苴曰:杀人安人,杀之可也;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姜太公最懂得人心的重要,他说: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独占)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利天下者,天下启之;害天下者,天下闭之。故利而勿害(施利于民而不要加害之),成而勿败(成全人民而不要破坏之),生而勿杀,与而勿夺,乐而勿苦,喜而勿怒。他又说:大盖天下,然后能容天下;信盖天下,然后能约天下;仁盖天下,然后能怀天下;恩盖天下,然后能保天下;权盖天下,然后能不失天下。故兴师之国,务先隆恩;攻取之国,务先养民。治国安家,得人也;亡国破家,失人也。罗其英雄,则敌国穷。英雄者,国之干;庶民者,国之本。以饵取鱼,鱼可杀;以禄取人,人可竭,故获地裂之(把土地分给别人),获财散之。得而勿有(不自己独占),居而勿守,拔而勿久(不应久战),立而勿取(给别人,自己不取)。从上可见,中国军事家重视作为群体的人心,主张弃个人小利,谋长远大利。尽管我们经常视个体的人为草芥,但对整体的国民是不敢轻视的。"

  于梅说:"孙膑曰: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孟子曰: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老子曰: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至少在征战时应当如此不嗜杀,如刘邦、朱元璋所做的那样,待开国以后再杀不迟。这就是中国人的虚伪之处。"

  菲耳士:"西方人十分强调战争与政治、经济的互补相成。克劳塞维茨说: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又说:战争不仅是一种政治行为,而且是一种真正的政治工具。拿破伦说:如果没有军队,就没有政治的独立和人民的自由。尼克松说:只有军力优越,才能在谈判桌上达到目的,并否定敌人的意图。科林斯说:军事力量可作为达到经济目的的主要手段。普鲁士的麦克斯·耶恩斯说:军事的基础首先是人民的经济生活状况。而中国人很少意识到战争与经济的关系,特别是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只知道每开一战,就弄得国库空虚,民不聊生。西方人打仗往往是为了掠夺资源,控制贸易要塞,争夺市场,中国人打仗往往是为了争夺权力,稳固疆土,没有什么经济上的考虑。"

  欧阳忍:"关于武德,中国人推崇保家卫国的品德,以及智、信、仁、勇、严等素质。于谦说:一片丹心图报国。林则徐说:苟利国家生死与,岂因祸福避趋之。尉缭子说:将受命之日忘其家,张军宿营忘其亲,援桴而鼓忘其身。诸葛亮说:善将者,不恃强,不怙势,宠之而不喜,辱之而不惧,见利不贪,见美不淫,以身殉国,一志而已。蔡松坡说:带兵如父兄带子弟。黄石公云:夫将帅者,必与士卒同滋味而共安危。孙子说: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就是决策是否英明,天就是天时、时机,地就是地利、地形、地势,将就是将帅素质,法就是法纪、组织,这五个方面是为胜之本,是将帅应多加考虑的。"

  胡鹿儿:"古人有关武德的论述很多,与外国军事家的思想大同小异。拿破仑的元帅约米尼说:一个将才的最重要的条件,永远只有下列两条:(一)精神上的勇敢,能够负责作重大的决定。(二)物质上的勇敢,不怕任何的危险。克劳塞维茨说:没有胆量就谈不上杰出的统帅。曼施泰因说:假使所有的指挥官在他认为他的地位已经是毫无希望时,就马上投降,那么谁都不会赢得一个战争了。艾森豪威尔说:关心他人是成功的关键。巴顿说:士兵有兴趣的一切,将官也必须有兴趣。总之,西方人也认为,将领必须具备勇敢、坚毅、得众等素质。"

  刘毅然:"中国的内战最多,对战争的思考也最早。所以,中国自古留下了众多的兵书和言论,其蔚为大观,西方不能比。军事之发达,或许这正是国人的悲哀和无奈吧?" '

  司马义:"是呀,有关将帅的素质,古人也谈得很多。还说:武有七德,禁暴、戢兵(平定战乱)、保国、定功、安民、和众(能团结部下)、丰财者也。夫将可乐而不可忧,谋可深而不可疑。将能清,能静,能平,能整,能受讼,能纳人(容纳人才),能采言,能知国俗,能图山川,能去险难,能制(控制)军权。又说:将者,勇、智、仁、信、必(说到做到)也。勇则不可犯,智则不可乱,仁则爱人,信则不欺人,必则无二心。曾国藩曰:用兵之要,贵得人和,而不尚权势;贵求实际,而勿争虚名。蔡松坡说:司令官以闲静为治事要则。拿破仑云:主将之心应澄清似镜。"

  "我记得魏征说:丈夫应死中求生,败中取胜。洪秀全说:自古怕死就会死,几多贪生不得生。可见,军人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和不怕死的决心。"菲耳士插话道。

  司马义:"是呀,军人要勇敢,但古人还强调不可逞匹夫之勇。古人说: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曹操说:将当以勇为本,行之以智计,但知强勇,一匹夫敌耳。《三略》中讲,要能柔能刚,能弱能强。老子讲: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我不敢为主而为客(后发制人),不敢进寸而退尺。善为士者,不武(不逞凶),善战者,不怒。弱之胜强,柔之胜刚。知其雄(雄大),守其雌(宁守雌弱);知其白(耀眼),守其黑(暗昧);知其荣,守其辱。老子还说: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善有果而已(有成果就可以了),不以兵强(逞强)天下。果而勿矜(有成果不要矜持),果而勿伐(自得),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用兵是迫不得已)。物壮则老(事物壮大了会衰老,走向反面)。这些是中国式的战争谋略,西方人不可得。"

  胡鱼:"大家说说关于军事原则,东西方有什么说法呢?"

  "老师,我们西方人认为战争是科学,同时是艺术,必须重视对战史、战例的研究,必须出其不意,集中用兵,主要打阵地战、歼灭战,还必须不断革新战略战术和武器装备;而中国人主张谋略胜敌,相对来说忽视实力,军事技术、武器装备也几千年不变。你们是打游击战、运动战的高手。"菲耳士说着,见老师点点头,便继续说:"约米尼说:一切战争艺术的理论,其唯一合理的基础是对战史的研究。克劳塞维茨说:光辉的战例是最好的老师。又说:一切行动都是或多或少地以出其不意为基础的;即使不能取得绝对的优势,也要巧妙地使用军队,以便在决定性地点上造成相对的优势。拿破仑说:在战争中,胜利属于懂得怎样在决定性的地点集中最大兵力的一方。他还说:把力量团结在一起,不留丝毫破绽,于紧要点迅速集中---这些都是保证胜利的原则。马克思说:战略的奥秘就在于集中用兵……。当然,西方人也主张随机应变,使用诈术,不过没有中国人的名堂多。蒙哥马利说:在作战中,指挥艺术在于懂得没有一个情况是相同的。每个情况必须当作一个全新的问题来研究,作出全新的答案。伏龙芝说:指挥员的本领也就是善于从各种复杂的方法和手段中,选择当时当地最适合的方法和手段。现代空战之父杜黑说:能顺利取得胜利的永远是那些善于革新传统斗争形式的人,而不是那些生搬硬套这些形式的人。美国的杰克逊说:首先要使敌人感到神秘莫测,引诱他们走上错误途径,然后再把他们打个措手不及……。相对来说,善于谋略的中国人这方面的论述更多。"

  黄白:"从小父亲就让我背诵兵书战策,这方面的兵法我可以背很多。《鶡冠子》云:兵者,百岁不一用,然不可一日忘也。《孙膑兵法》云:用兵,无备者伤,穷(无)兵者亡----这是讲备战的。《孙子兵法》云:凡用兵之法,全(保全)国为上,破国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好中最好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六韬》云:上战无与战(最高明的战略是不战而胜)。全胜不斗,大兵无创----这是讲中国式的柔武用兵的。势者,因利而制权(根据利益随机应变)。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节奏短促)。始如处女,敌人开户(无所防备);后如脱兔,敌不及拒。战事不过奇正,以正合(以正规部队对垒),以奇胜。践墨随敌(根据敌情制定方针),以决战事。兵闻拙速(不用巧,但速度快),未睹巧之久(不可用巧计而久拖)也。夫兵久而国有利者,未之有也。故兵贵胜,不贵久。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善战者,见利不失(不失时机),遇时(遇到机会)不疑。失利后时,反受其殃。故智者从之(顺从机遇)而不失,巧者一决(决心一下)而不犹豫----这是讲战略的。中国兵法虽然也有集中用兵的论述,显然不如西方人重视之。孙子曰:并敌一向(集中兵力,投入一个方向);我专(集中)而敌分。刘伯温曰:以众击寡,无有不胜。在战术上,孙子说: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不会被敌人打败),以待敌之可胜(等待胜敌的机会)。以治待乱,以静待哗,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合于利而趋,不合于利而止。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李靖说:是故兵有不战,有必战。夫不战在我,必战在敌……。中国最有特色的是谋略伐敌。诸葛亮曰:用兵之道,先定其谋,然后乃施其事。韩非子曰:事以密成。孙子曰:兵者,诡道也;上兵伐谋(用兵的上策是谋略伐敌)。李筌曰:军不厌诈。曹操曰:兵无常形,以诡诈为道。胡林翼曰:能脚踏实地,便是奇谋。魏源曰:从古教正不教奇,节制(带兵指挥)可教,奇谋不可教。白毫子曰:实而示之以虚,虚而示之以实。故有余示之不足,不足示之有余。若环之无端,若水之无痕,若鬼之无迹。声东而击西,声彼而击此。"

  "我认为中国军事最有特色的在于游击战和心战。"胡鹿儿说,"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进;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以弱耗强,以强灭弱。以散耗集,以集灭散;出敌不意,攻其无备,声东击西,避实击虚,集中兵力,争取主动,扎口子,打埋伏,打小仗,吃补药,盘旋式打圈子,蘑菇战术,等等游击战术,其实都是中国式智慧的发挥。古人云:游军不受命于主将,见利即攻,见急即救;战欲奇,行欲速,将欲果(将领要果断),谋欲密;密察敌之机而速乘其利(乘隙而动),复疾击其不意(快速打击敌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合变之形,妙在于乘(乘隙)。乘者乘人之不及,攻其所不戒焉;速则乘机,迟则生变;倍(敌人有几倍于我的兵力)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孙子兵法说: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前后够不着),众寡不相恃(不能相互依*),贵*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一种蛇)。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中国心战的思想也源远流长,古人云: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敌望风披靡矣。故敌虽众,可使无斗;兵不接刃,而敌降服。收其内(收买敌人的朝中内臣),间其外(离间敌人的朝外将帅);无甲兵而胜,无冲机(进攻的武器)而攻,无沟堑而守……。中国人即是注重心理力量的民族。"

  菲耳士:"中国的军事家在几千年前就非常重视使用间谍。《孙子兵法》中说:用间有五,有因间(利用亲友关系所作的间谍),有内间(收买敌人的官吏所作的间谍),有反间(反被我用的敌方派来的间谍),有死间(事发之后往往会被处死的间谍),有生间(能亲自往返汇报情况的间谍)。曹操说:战者必用间谍。《经武要略》中说:兵家之有采探(侦探),犹人身之有耳目也。《虎帐必知录》中说:料敌(预测敌情)有不卜而会战者,先知(预先知情)也。另外,中国人还善于观察揣度,这是在人际关系复杂的中国社会锻炼出来的,西方人之揣情摩意的本领差远了;在中国有很多事情要*猜,事事都如猜谜语,别人讲的话是真是假也要猜。军事上,姜太公说:胜负之征,精神先见。用兵之要,必先察敌情。视其仓库,度其粮食,卜(测算)其强弱,察其天地,伺(等待)其空隙。"

        胡鱼:"今天的发言,大家准备得很充分,回去以后由黄白和菲耳士写文章分别论述一下中国军事家的战略战术理论。"
八字预测、六爻占卜、奇门遁甲、风水策划、预测分析、情感挽回、情感预测、情感咨询、和合风水、催婚姻风水、斩桃花风水、回心转意和合风水、七日和合风水、和合文化易学风水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