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孔子仁学思想的实践理性和重人问题

  曾华东  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博士生
   
  “仁”,原本指对人亲善或持有一种同情心,在儒家的魁首孔子那里被发挥成了一种学说、一种哲学观确实是一种中国特色。建立在民族宗法基础上的家国同构,是在农业文明为主的时代以家族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家天下。与这种家天下的谱系结构相平行的精神纽线(即精神上的家国同构)是孔子的一系列与之相匹配的仁学思想。这个仁学思想的核心是“仁”,从这个核心出发,是孔子的“仁者爱人”(《孟子?离娄下》),进而是“入则孝,出则悌”(孔子《学而》),无疑,它是孔子仁学思想的又一要义、又一个纽结,最后,他提出“泛爱众”(孔子《学而》),完成了仁学思想的基本建构。


  在孔子看来,只有在家敬(孝)父母,出门敬(悌)兄长,才能把“仁”这种主观理想的精神境界,推己及人,由家庭推广到社会,才能“泛爱众”。并且,“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孔子《学而》)。由此,可以看出,孔子仁学思想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奴隶制国家秩序及其生存基础的。最后,孔子为他的仁学思想这根精神纽线画上了一个中止符,他说:“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了“天下归仁”,他又提出一种办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并把它作为“忠恕”之道来行仁。从“仁”出发到“归仁”,显然是孔子认为的一种完满的精神境界。至于,孔子提出了“四海之内皆兄弟”等世界大同思想,有人认为孔子已经有了与共产主义相契的精神境界,如果这样说,那绝对言重了。如果说透过孔子的仁学思想,我们看到了它的实践理性成分,那我相信。恐怕正是这种理性成分使孔子的仁学思想没有因历史的磨蚀而显得暗淡无光。


  孔子所处的年代正值春秋末年,当时的奴隶制社会风雨飘摇,“礼崩乐坏”。孔子提出“克己复礼为仁”(孔子《颜渊》),想女娲补天,又不合时宜。孔子不是没看到这一点,当他的行“仁”主张处处碰壁,便不断发出怨叹“时也,命也”。他既是从仁,又是从命,始终不能摆脱这一世界观上的矛盾。尽管孔子常叹自己时乖命蹇,他的植根于宗法关系以伦理道德为内容的仁学思想却在哲学上产生了深远的意义。


  这种仁学思想被发挥到极至,就是孔子提倡的“志士仁人”要“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为了那个高尚的“仁”,人们可以用性命去换取,能说不到了极至吗?诚然,孔子仁学思想中的“亲亲爱爱”或“泛爱众”表现了对人的同情、尊重、关心和爱护,无疑是对当时奴隶获得解放和人的价值得到提高的愿望所进行的合理概括。孔子的“仁爱”思想不仅影响着中国古代伦理道德,乃至凝聚于今天的家庭关系,从而使炎黄子孙不忘骨肉亲情。


  我国的封建社会以“社会的细胞形态”构建的封建家天下,由于这种单细胞繁殖而克隆成社会,其近亲结缘的遗传病概率相当大。封建社会的病态很多,病症爆发至顶极便出现不断、不断的农民起义——农民起义这颗粒子去碰撞封建社会这个庞大的官僚外壳,陈胜吴广面对强秦揭竿而起,就是这种巨能粒子碰撞封建社会这个庞大的官僚外壳的第一次尝试。孔子从一种同情心“仁”出发,弘成一门“仁学”,即关于“仁”、以“仁”为思想内核的哲学,是无法预料这些社会病症的。


  孔子的仁学思想尽管是从维护奴隶制出发,但这个思想重视对人的作用超过了对天神的崇拜。他处的那个时代正在向封建社会过渡,不能不说,时代的进步在他的身上是有反映的,否则他便说不出“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孔子《先进》)又说“务民主义,敬鬼神而远之”(孔子《雍也》)。孔子的仁学思想以人为本,和他的以维护奴隶制为本是互相矛盾的。实际上,这种矛盾的思想体系虽矛盾亦难能可贵。他的“言仁必及人”、“爱仁能人”(孔子《国语?周语下》)的仁(人)学思想是既难得又照鉴后人。如果这种思想只是取悦帝王,是不会这么受人欢迎的、并在民间找到他的市场。应该说,孔子的仁学思想尽管具有矛盾性,但更具有较强的实践理性。


  孔子是主张理论的实践性的,他常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君子纳于言而敏于行”,为要“推己及人”,使众多的君子在实践中具有“仁”的自觉,孔子非常强调理性自觉和主观能动作用,进而把为“仁”联系到求“知”。在认识论方面孔子径向理性主义发展,在政治上,孔子虽然是个倾向于守旧的唯心主义者,但他的“仁”学思想却在哲学史上是一个具有理论贡献的创新,并以其扎根于宗法关系的伦理道德内容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另外,我们不能不看到,孔子的仁学思想在对待人的问题上却是前后矛盾的。他把人分成君子和小人,并说“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孔子《宪问》)作为贵族出身的孔子,由于阶级的偏见,他把“仁”看成是先天的道德属性,只有君子才能做到“仁”,小人就绝对不行。这样,“仁”就成为“天赋的道德”,就主张只好用人主观意识修养来补救。忘了指出的是,当仁在仁学里进一步发挥时,仁就是指奴隶社会的道德准则,是奴隶主对自己阶级意识的一种自觉。因此仁学思想再光焰,也同时留下了巨大的历史晷影,谁也不能否认这是一种局限性。


  孔子一生坎坷,后游学列国,到处宣传他的仁学主张,到处碰壁。但孔子身体力行,不屈不挠,他的仁学思想开一代哲学体系的先河,给我们民族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后来中国的家国同构的封建社会形成了一种超稳定的结构,除了它的宗法制度(即我们现在说的组织上)的原因之外,以仁学思想为主旨的儒家思想体系在维护二千年封建社会超稳定结构中起了超稳定的作用。在谈及孔子仁学思想的历史影响时,我们不能不郑重地提到这一点。
八字预测、六爻占卜、奇门遁甲、风水策划、预测分析、情感挽回、情感预测、情感咨询、和合风水、催婚姻风水、斩桃花风水、回心转意和合风水、七日和合风水、和合文化易学风水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