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管理智慧之源——儒家智慧

  主持人:各位读者、各位听众朋友,岭南大讲坛、艺术论坛第八十三期现在开始,今天我们请来了中山大学管理哲学博士黎红雷为我们讲授“中国管理智慧之源——儒家智慧”,黎红雷老师是中山大学管理哲学博士、美国夏威夷大学比较管理哲学博士后,现任中山大学哲学系系主任,他也兼任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国家教育部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他有许多著名的著作,包括《儒家管理哲学》、《人类管理之道》、《中国管理智慧教程》等,另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管理世界》、美国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下面让我们掌声有请黎红雷教授开始今天的讲座。
     【黎红雷】各位朋友,十分高兴今天到这里跟大家一起分享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管理智慧,特别是其中的儒家智慧。
  儒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一个学派,在先秦时期是诸子百家中的一家,到了汉武帝罢黜儒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综合其他各家的思想,成为中国两千多年传统社会的“国家管理哲学”,为我们后人留下了极其丰富的宝贵思想遗产。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儒家天生就与“管理”结下了不解之缘。
  因为今天是公共讲座,我首先简单介绍一下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主要经典。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孔子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确定的世界十大历史文化名人之首,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的奠基者。孔子之后,先秦儒家有两位十分重要的代表人物,一个是孟子,一个是荀子。孔子有两个核心理念,一个是“仁”,一个是“礼”,孟子主要是发展了孔子的仁学思想,荀子主要发展了孔子的礼学思想。儒家的经典号称“四书五经”。本来在孔子时代儒家经典是六经,包括《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其中《乐经》后来遗失了,只传下来“五经”。宋代理学家又将儒家中最重要的四本书抽出来,号称“四书”——所谓“四书五经”就是这么来的。其中的“四书”就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就是《诗》、《书》、《礼》、《易》、《春秋》。
  儒家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在这里举古人的一句话,宋代开国宰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体现了古代国家管理中儒家的地位和作用。而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日本现代企业之父涩泽荣一一辈子创办了六百多家企业,到晚年他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就五个字:“《论语》加算盘”,在他看来《论语》对于现代企业管理依然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咱们中国,近百年来孔子、儒家是处在被批判的地位,直到今天尽管这些年有所谓国学热、传统文化热,但是孔子、儒家思想能不能适应现代化,在民众尤其是在学术界的知识分子中还是存在着很大疑问的。但是在实践中,特别是在企业界,管理者已经迫不及待,他们拿来就用了。
  举两个例子吧。2005年10月14日《羊城晚报》报道,在东莞市一个大型人才招聘会上,一家传媒公司开出18万的年薪聘请一名客户总监,招聘条件是什么呢?第一,熟背《弟子规》。第二,待人接物彬彬有礼。第三,有一定的客户资源。一家以盈利为目的的传媒公司,为什么要员工熟背《弟子规》呢?东莞这家公司的总经理赵先生一语道破天机,说目前还没有哪一本书能够像《弟子规》一样有效地规范员工的行为!本来《弟子规》是清代秀才李毓秀根据《论语》中的一段话:“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言,汎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以此为纲,再总结几千年来中国人做人做事的基本规则,编成的一个学生守则、学生规范,但是现在却成为企业员工培训的教材。
  再讲一个较近的例子。2008年7月31日《浙江在线新闻》报道,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杭州总部开了国内首家设在企业的孔子堂,有200平米左右,作为他们专门学习经典文化的课堂。为什么一个以创造财富为第一目标的企业要将孔子请进来呢?方太总裁茅忠群说:追求人品、企品、产品,三品合一是方太的核心价值,其中人品是三品之首。他认为培养优秀员工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要义,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与他们的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紧密相连,所以借总部搬迁之机专门设了这个孔子堂。
  上述例子表明,当前中国的企业界对儒家思想有迫切需求,同时也提醒我们,从古到今儒家思想确实有它管理的智慧,如何挖掘这些传统的管理智慧,为现代管理包括企业管理、国家管理、行政管理服务,正是我们今天必须面对的课题。6EC洱吧下载VIP讲座
  我本人研究儒家管理智慧二十来年,从1987年在中山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开始,我的博士论文题目就是《儒家管理哲学》,三十万字,广东高教出版社1993年出版。这二十年来根据我的研究,结合实践界特别是企业界的经验,我将儒家的管理智慧归纳为五点:第一,以人为本;第二,以德为先;第三,以义为重;第四,以和为贵;第五,以中为用。这五点就是我今天要讲的基本内容。
  首先讲第一点——“以人为本”。我们现在的企业经常说,我们要以顾客为本、企业要以员工为本,对不对呢?对,孔子也讲过“为政在人”,相当于现代所谓“以人为本”的意思;但孔子这句话的全文是:“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这就提醒管理者,你要做到“以人为本”,首先就要修养好自己、管理好自己。所以《论语•宪问》里孔子讲了三句话:“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这“三修”是什么意思呢?首先,“修己以敬”,意思是管理者要修养自己来严肃认真地对待工作,这个敬就是敬业的意思,现代的企业管理者都要求员工敬业,但是孔子说首先你自己要敬业,你自己当老板的不敬业员工不可能敬业。其次,“修己以安人”,这里的“人”指有官位的人,类似于现在处在组织中间层的各级干部,你首先要修养自己,才可能安定你的干部、你的下属。最后,“修己以安百姓”,国家的基础在百姓、民众,对企业来说就是员工了,作为企业的领导者,首先要修养好自己才可能安定员工。
  儒家认为,一个领导者的真正权威来自他的人格魅力,因此要求领导者通过修身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道德品质,运用影响力来实现管理的任务。现在讲管理的书很多,前几年比较流行的就是“执行力”,强调的是部下的执行力,但在儒家看来影响力更重要。一个组织的最高领导者要对部下有影响力,让部下发自内心地愿意跟着你干。怎样才能有影响力呢?你就要提升自身的品质。“政者正也”,在孔子看来政就是端正的意思,就是领导者带头端正自己,领导者带头端正了,谁还敢不端正呢?领导者带头端正了,百姓就会乐意的服从政令了。这就是孔子对管理和被管理关系的论述。
    《论语•子路》中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正令行、身不正则令不行,这已经是中国管理中的基本默契,已经流行几千年了,在中国连一般老百姓都懂。公社化时期,农村的老大娘都懂:“村看村、户看户、社员看干部”,这是农村老百姓说的。工人也懂啊:“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就是说,这个思想在中国已经成为常识,谁都懂,但是各位不要以为这么浅显的道理,现在的管理者都懂。在现代西方管理学中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一位很有名的管理学家,在1985年为他的《有效的管理者》这本书做序时说:以往的管理学著作谈的都是怎么管理别人,而本书谈的是怎么管理自己。他说,不能设想一个连自己都管不好的人可能去管好别人。所以他说:一个有能力管好别人的人,不一定就是一个好的管理者,而只有那些有能力管好自己的人才能成为好的管理者。这是德鲁克对西方百年管理理论的分析,也就是说西方管理学界在他这之前没有人注意到这一点。而在咱们中国,身正令行,先管好自己再管理别人,这已经是从最高领导者到普通老百姓都接受的常识,说明儒家的三修思想,潜移默化成为中国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关系中的一个基本的心灵默契。
     再来讲第二点——“以德为先”。德就是道德,“以德为先”讲的就是“德治”。在中国传统管理智慧中最重要的是有三家,儒家、道家、法家。这三家一般来说儒家重“德治”、法家重“法治”、道家重“无为而治”,德治是儒家所特别强调的。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句话翻译成白话,就是说:以道德来治理国家,领导者就会像北极星一样,端正在一定的位置上,别的星辰都环绕并拱卫着他。这里强调一个组织的最高领导者——在古代就是君主,在现代的企业里就是董事长了——必须像北极星一样,在一定的位置上坐得端端正正的,大家都以他来定位。现在我们讲的以某某某为核心的理念,大概就是这么来的。一个组织要有一个核心,这个核心是为组织定位的,组织的所有成员都围绕着这个核心,团结起来,同心同德,从而形成组织的合力。
     儒家很强调道德教化,孔子三千弟子里有很多学生去从政,都按照孔子的思想去推行德政、德化。这里有一个故事,当年孔子弟子宓子贱到单父县(今山东单县)当县长,三年过去了当的怎么样,孔子不放心,派另一个学生巫马期去看他。结果巫马期赶到这个县的边境时已经是傍晚了,看到一个老人家在打渔,奇怪的是他把鱼打上来之后又放回到河里去。巫马期于是问这位老人家为什么?老人家回答说,我刚才放回河里去的是小鱼,因为我们宓县长告诉大家,打渔只能打大鱼,小鱼还在生长,如果大鱼小鱼都捞光了明年就没有鱼吃了。这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保护渔业资源,现在我们每年夏天要休渔也是如此,大小鱼都捞光了就是断了子孙的后路。巫马期听了之后非常感动:一条边境小河,天快黑了,只有老人家一个人在这里打鱼,也没有人监督他。像我们现在有渔政部门还搞不定,还有人偷偷的抓鱼、捕鱼甚至炸鱼,而那时的人都非常自觉。巫马期跑回去报告孔子,宓子贱的德政真是到家了,老百姓都这么自觉自愿地遵守法令!孔子告诉他,宓子贱三年前要到单父县当县长,单父县是在鲁国的边境,和别的国家交界,这个地方民风彪悍,有人说是 “土匪窝”。孔子说你去到那里治理县政有两条路,一条是以暴治暴,但只能收效于一时,不能治理长久;还有一条路是道德教化,让老百姓懂得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学会做好人,做好事,才能得到真正的长治久安。宓子贱正是按照孔子“道德教化”的思路去做的,所以取得了这样的效果。
     这里有一幅相片,是现在山东单县的宓子贱墓(见图),各位我看到之后也是非常感动,中国两千多个县两千多年来出了多少任县长呢?两千多年改朝换代,而这个县的县民直到现在每年都还在为这个两千多年前的县长上香,可见德政的作用,体现了儒家教化的力量。我们广州有一条“德政路”,当大家下次走在广州这条路上,可以想想“德政”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想想宓子贱吧!
     从企业管理来说,儒家“为政以德”这个思想直接讲的是治理政治,而且是在古代,而现代企业是要赚钱的,还要讲德治吗?实际上我们现代企业管理中一个很重要的理论,企业文化理论,它的来源就是日本的“社风”,“社”是株式会社,“风”是风气。日本的“社风”是怎么来的呢?日本早期的企业家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早在1724年日本的大阪,日本资本主义萌芽时,一批商人在经商之余,就建了一个“怀德堂”,怀德这两个字来自孔子说的“君子怀德、小人怀土”。按照儒家思想的道德理念来做事办企业,所以形成了日本企业文化深厚的儒学底蕴。
     前两年我带广东企业家到日本企业去学习参观,其中有一个京都陶瓷公司是世界五百强,董事长稻盛和夫是两个五百强企业的董事长。在该公司门前就树立着稻盛和夫董事长本人亲笔题写的四个汉字:“敬天爱人”,作为他们的社训,就是他们的企业精神。这个思想也是来自于中国的儒家,儒家讲天人合一、仁者爱人。
     中国企业界二三十年来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一些先知先觉的企业比较自觉的向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智慧吸取宝贵的财富,深圳的华为公司就提出一个理念:“小胜靠智、大胜在德”。什么意思呢?这里的“智”主要是指技术营销等具体操作层面的东西,这里的“德”则是指思想、意识等精神层面的东西。技术营销等有形的东西可以通过学习很容易掌握,但是道德修养却要靠长期细致的思想工作,要靠员工个人品行长期的修炼、积累形成,很难一蹴而就,所以企业要花大力气放在用德教育人上,这就是儒家说的道德教化。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要在企业里营造氛围,让大家在这里努力做好人、做好事,凝聚共识,从而同心同德地去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下面讲第三点——“以义为重”。义利观是孔子儒学中被误解最深的一个观念,人们都认为儒家是重义轻利的,其实未必如此。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字面上的含义是君子明白的是义、小人明白的是利,这段话让人误解就是因为我们现代人区分君子、小人是道德层面上的,所以就变成道德高尚的人讲义、道德低下的人才讲利,实际上这是对孔子原话极大的误解。在孔子那个年代,君子和小人之间不仅具有道德上的分别,更重要的是社会地位上的分别,君子指的是管理者,小人就是小民、老百姓、被管理者。君子、君子,顾名思义就是国君的孩子,在宗法血缘社会里,“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所以国君的儿子天生就能够具有当国君、当管理者的资格,形成一个君子—管理者阶层。但是孔子发现,这些天生就具有管理者资格的“君子”们,并不一定具备管理者的素质,于是办学培养真正的“君子”,目的就是要让这些有管理资格的人具备管理者的素质,否则不能当好管理者。而孔子又主张“有教无类”,尽管你不一定是国君的孩子,但只要你认真学习,学到了治国安民的本事,便可以进入君子—管理者阶层。
八字预测、六爻占卜、奇门遁甲、风水策划、预测分析、情感挽回、情感预测、情感咨询、和合风水、催婚姻风水、斩桃花风水、回心转意和合风水、七日和合风水、和合文化易学风水团队